<p id="b9d7d"></p>
        <pre id="b9d7d"></pre>

        <p id="b9d7d"><del id="b9d7d"></del></p>

        卓大宏:一步步走來的中國康復醫學
        時間:2015-07-02 09:43:37    點擊次數:75662

        卓大宏, 中山大學康復醫學教授,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特聘專家,香港理工大學名譽教授,世界衛生組織康復合作中心主任,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副理事長,《中國康復醫學雜志》主編。中國康復醫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,中國音樂治療學會 副理事長、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音樂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。

        中國現代康復醫學從1982年開始,所以是剛好走過30年道路。

        30年前的情況是怎樣的呢?應該說是1982年、1983年開始。當時有幾個標志,衛生部請了美國現代“康復醫學之父”的臘斯克博士Howard A .Rusk及其團隊來中國講學,介紹康復醫學這個新學科,這是上半年,四,五月份的事情。這是比較系統的,向中國政府、專家等進行介紹。在這一年年底,11月12月,由臘斯克教授的基金會邀請中國派代表團去美國參觀訪問,看看美國的康復醫學是什么樣子。衛生部派了五人的代表團,當時我也參加了,就去了美國六個城市看十個最好的康復中心。大概行程一個多月,還專門給我們辦班。

        另外,1982年,中國改革開放以后,派出去學習康復醫學的人就陸續的回來了。我是其中之一。我是1980年出去,1982年回來。

        所以在那時就覺得時機在慢慢成熟了,1982年衛生部做了積極的醞釀,1983年就正式開始。應該說康復醫學是改革開放的產物。最開始是衛生部的引導,接著,中國殘疾人聯合會1986年成立,對殘疾人的康復問題非常重視。原來民政部門也有對孤寡老人、兒童,還有對一些傷殘軍人等,也有一套康復體系。但過去就比較單純從福利出發,那么現在我們引進新的康復醫學,大家也知道,要走現代康復的模式。所以很快的,三個系統就一起來開展康復。衛生部是抓住醫院的、醫科院校的系統來開展的。

        三十年前后的比較

        接下來我想對比一下,三十年前后中國康復醫學的情況

        我歸納了一下,大概從這幾方面來說:

        首先從康復醫學學科來看

        開始時大家都不知道康復醫學是怎么回事。很多領導、醫院院長、醫生、群眾都不知道。雖然在1982、1983年引進,但是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,雖然是引進了,但是學科還沒有立起來。當時大量的還是理療,療養,正式的康復醫學科很少。另外康復醫學???,也不成形,當時比較普遍的是康復科有門診,沒病房,但是康復科是個臨床科,應該既有門診又有病房。還有就是雖有科室但沒有正式名稱。當時有些科室看到大家都轉作康復科,也跟著轉,做一點康復的工作。但是醫院還沒有康復醫學這個概念或康復醫學科的建制,所以說是說搞康復,但是都是臨時過渡的什么內科二科,神經二科,骨科二科等,附屬在這些科里面,自己立不起來。這就是名不正言不順,所以很難。這種情況到后來是什么時候改變的呢?一直到1989年,衛生部決定下來,覺得這樣不行,綜合醫院就搞了一個分等分級,來建設康復醫學科。規定凡是二甲以上的醫院,都要有康復科。這樣名字就定下來了。三級甲等的綜合醫院,應該有康復病床。假如沒有,就不能批準你做三級甲等的醫院,這成為硬性指標。這個政策對學科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所以三十年后的今天,我們可以看到,現代模式的康復醫學科已經普遍建立了,學科的定性、定位也基本解決了??祻歪t學科是做什么的,什么性質,在衛生系統的機構里面,它的位置是怎樣的,就決定了它是一個臨床科室,應該有病房??祻偷尼t生都是經過臨床訓練的,就是畢業以后再念??婆嘤?,跟內外科,婦產科,小兒科,都一樣。同時,前幾年在醫改的方針當中,也提出,要重視預防、治療、康復三者的結合,把康復與預防、治療等同起來。汶川地震之后,政府對康復醫學就更重視了。

        其次,從康復機構來看

        三十年前的康復醫學機構,衛生部系統正式叫得出來的大概有六個,正式的康復醫學機構。中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,當時是1982年6月,建立了第一個全國正式的康復醫學科。到了1983年,衛生部就設立了幾個培訓基地,我們這里一個,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一個,還有就是河北省人民醫院,這就是在醫療系統的三個培訓基地。療養院也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,因為當時很多療養院,但是當時沒有轉到康復,所以衛生部在82、83年就提出我國應該有三個療養院作為示范單位,掛兩個牌子,既掛療養院又掛康復中心,一個在廣東,一個在北京,一個在遼寧,所以是這樣的六個。

        三十年后的現在,我們的康復醫療機構,到2010年,衛生系統的統計數字,有3500所,包括醫院里的康復醫學科,還包括單獨的康復醫學中心,康復醫院等。而殘聯康復機構則有2500個。

        第三,從康復專業人員來看

        專業人員,1983年成立了中國康復醫學研究會(到后來改為中國康復醫學會)。1984年開第一次學術會議,當時到會的才100人左右,其中還包括管理的,干部官員的,還包括其他科,骨科、神經科等,能做其他的臨床的,但是也對康復感興趣,支持投入康復的,

        到2011年,情況完全不同,康復醫療專業隊伍大大發展,光是衛生系統,康復專業人員,醫師,治療師加起來,已經有3萬人。

        最后,從國際影響力來看

        從國際影響來說,1982、1983年我們是請人進來,派人出去,向人家學習。我們應該是從零開始?!?0年間兩次會議的不同感受”,1980年,我是第一批出去研修康復醫學。80年11月份,我去美國開全美的物理醫學與康復的年會,當時一些美國華裔醫生,都很高興,因為終于看到有中國的醫生來參加會議,但外國人不知道中國人是怎樣的,我為了參加這次會議,也做了一個演講準備,講了中國的傳統醫學對軀體康復的貢獻。

        當天下午有一個招待會,我的指導老師就把我介紹給美國的一個專家,說卓醫生今天下午作了一個報告。那個美國人很奇怪,因為沒有見到中國人參加過這個會議,他說你的報告是什么呢,接著他又說,我以為現代康復醫學都是我們美國人做出的貢獻,中國能有什么貢獻呢?所以這就是1980年的情況。

        那么到了1999年,也是20年過去了,也是在華盛頓開會。那么這次就不同了。以前他們當你什么東西都沒有的。這次呢,他們也知道中國的康復醫學已經干了20年了,有一些發展,特別是社區康復方面,有自己的一些經驗,所以大會的主席,特別邀請我跟美國的青年醫生去做報告。而且指定一個題目,社區康復——中國的經驗。除了美國的青年醫生以外,還有美國的專家,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。講完以后討論,大家紛紛發表意見,都認為中國的社區康復做得不錯。所以20年的變化,有多么的不同。

        還有一個例子,1986年第6次國際康復醫學會的學術會議,在菲律賓馬尼拉開,我們中國的代表團只去了5個人,而最近幾年這類會議,我們差不多都去了一百個人,更不用說今年2013在北京,第一次由中國主持ISPRM國際大會。而且我們的一些專家都進入了ISPRM的領導層。我們的中西醫結合,社區康復,工傷康復近十年成就等,都具有中國康復醫學自己的特色,經驗和體會。當然我們的路子還很長,這都需要我們加倍努力。

        那現在中國的康復醫學到什么階段呢?我認為已經進入一個現代化康復醫學的階段,也可以說是蓬勃興起的一個階段。我們康復醫療機構的數量,提供康復服務的規模等,已經有很大的發展。但在質量和成效方面,還有待提高。

        中國康復醫學突圍之路

        中國的康復醫學如何發展,我認為有幾個條件。

        第一個,寬松的政策。

        學科的建設和康復醫療市場的發展,需要政府給予寬松的政策,社保,醫保的覆蓋,應該再加寬。

        在康復隊伍的建設上,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。我們談到人力資源的問題,人力資源有很多的瓶頸,其中一個就是政策。比如說我們人力的建設應該走國際化、現代化標準的路子。OT,PT,ST,要分別建立起新的職業種類,分專業加強建設,而且應該建立起新的康復專業系統,有物理治療師的職業,有作業治療師的職業,單獨成立相關學會。這些都需要政策保障與支持。但是現階段我國沒有分的很清楚,所以我國的治療師還沒有和國際接軌,也就得不到國際的承認。成立全國物理治療師協會,作業治療師協會,可以使專業人員進入國際行列,加入國際物理治療師聯盟?,F在是只有一個二級單位,在中國康復學會下面有一個康復治療的專業委員會,然后再有三級的物理治療學組,作業治療學組。。如果國內有寬松的政策,這些問題都能解決。

        第二個,就是學科的建設,康復醫療事業的發展,不能只顧著技術,應該多花些時間精力和辦法,在發展和提高上開拓新的領域、,解決管理的問題。要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。應該利用康復的特點,來搞多元化的管理體制。具體分幾個方面,

        康復事業(包括康復醫療)既是公益性的,也帶有慈善性。

        從主管單位來說,可以是政府辦的,也可以是民間辦的, 社會力量辦的。

        鼓勵和爭取國內外的NGO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和資源,來幫助我們推動康復醫療事業的發展,這些都不容我們忽視。

        所以不能單靠政府出錢辦,應該多元化,多角度的,民間,社會力量,NGO等方方面面,加強合作與交流。

        就康復醫學中心而言,目前我們既有國內辦的,也有境外人士合作辦,單獨辦的,或者是聯合來辦??磥矶嘣洜I,是一種發展的趨勢。

        經營多元化,但標準是統一,由我國來制定。你看美國發展那么快,但是標準是由學會來制定并評估。符合標準才給你辦,不符合,就需要努力創造條件。所以經營是多元化,但是制度要符合我國的國情。

        要相應地重視康復的管理,應該有一些專門的從事公共管理的人才。同時我也建議在時機成熟的時候,成立一些康復發展的基金會,來做康復醫學調查研究和項目支持。

        第三,加強學科領導層的建設。

        首先我們的培訓,不能僅僅是技術培訓,應該是有管理和發展方面的培訓,研討和交流我們的會議很多,論壇也很多,我認為不僅僅是搞技術的會議,應該有一些專門的專題的,研究康復醫學事業發展的、管理的這樣的研究會議。

        最后,也要通過溝通,對話,理解,加強專業的協作。所以政府、康復市場服務提供者,消費者之間,還有各個系統,經營者之間的溝通對話,我們現在是四大系統搞康復,衛生,殘聯,民政,人保,形成合力,資源共享。這些都有許多改善的空間。

        所以要做的事情很多。

        繼續積極宣傳康復

        三十年來最高興的一件事情,是康復的普及?,F在一說到康復,很多人都知道了。但現在還是有很多人,不知道康復還能解決那么多問題,有那么多針對性,有那么多技術,可見還要繼續宣傳。

        美國的康復醫學這么發達了。六七十年代開始大發展,到現在,還在不斷地宣傳介紹自己學科的性質。在美國,對于康復醫學的公關工作,一是學會牽頭,二是知名專家的人際關系,例如臘斯克這樣的專家,他跟《紐約時報》的關系就一直很好,有很多的聯系,經常通過《紐約時報》來宣傳推廣介紹康復。美國的康復醫學界與時俱進,將推陳出新的技術、對社會有什么貢獻等等,不斷地向大眾傳播。

        九十年代,國際康復醫學界對康復醫學科的定位取得共識,一是,是功能的學科,康復醫生是功能康復的專家;上世紀九十年代,就普遍提出QOL,即生活質量,生活質量是很重要的。我們康復醫學科又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學科。所以我認為我們的學科發展,應該也要很重視這個公共的社會關系,要通過媒體和各種手段,把康復醫學科的核心價值,貢獻,尤其通過實際的例子傳播出去。

         


        版權所有: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 Copyright @ 2023 Wuxi Centr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電話:0510-81885390 0510-83219655 0510-83219650
        地址:無錫市錢榮路158號 備案號: 蘇ICP備12059189號-1

        国产成人不卡无码免费视频|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在线观穿线视频|2020久久久久国产线看观看|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www

        <p id="b9d7d"></p>
              <pre id="b9d7d"></pre>

              <p id="b9d7d"><del id="b9d7d"></del></p>